作者:原创 发布时间:2025-08-28
2025年8月,广宁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一如既往。老工人李师傅的手机震动了一下——银行到账提醒显示,第二期工资款已按时发放。“没想到不用跑仲裁、法院,法官一次性帮我们办好了所有手续!”他笑着对工友说,手上的活儿丝毫没停。
至此,这起涉及140余名工人60余万元工资的头等“薪”事,得以圆满落幕。
“多问一句”问出欠薪隐情
时间回到2个月前,广宁法院执行局在办结广宁县税务局诉某公司社保欠缴案件时,为了充分保障工人合法权益,局长叶永强到县人社局了解企业用工情况。
“除了欠缴社保,工人工资发放正常吗?”
简单的一问,却揭开了另一个痛点——原来,因企业经营困难已拖欠工人4个月部分工资,工人无奈之下向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反映了情况。
不能顾了这头,失了那头呀!社保欠费需要解决,工人工资也要解决。于是,在法院的建议下,由人社局和法院联合组成调解小组,一边促成企业与税务部门关于社保费的执行和解,一边通过诉前调解解决欠薪问题。
广宁法院作为广宁县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叶永强团队主动积极地配合人社局到企业走访调查,通过人社局提供的工资台账和现场调查也明确了当前140余名工人被拖欠60余万元工资的基本事实。
“厂里困难我们理解,但家里老人看病、房贷月供都等着用钱,实在等不起啊。”
“法官,您可得帮帮我们!”工人们一边忙碌一边向执行干警们吐着苦水。
实际上,作为广宁的老牌良心企业,该企业在当地颇受好评,用工关系和谐,企业主观上并没有恶意欠薪的行为。如何才能解决员工“薪”愿又挽救企业于危难之间呢?
叶永强望着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们陷入了沉思。
租赁款里的破局良方
“之前我们查到企业还有份租赁合同,应该还有租金收益。”叶永强团队此前在负责该企业的社保欠费案件时,虽然已经查明该企业账面上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一份租赁合同引起了执行法官的注意。
几个月前,该公司将一条闲置的生产线租给了A包装公司,每月收取租金。这个发现让叶永强眼前一亮。
“如果能把租金直接用于支付工人工资,既能保障140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又能让某公司免于变卖设备资产维持正常运转,租赁合同也可以顺利进行。”对此,执行团队为企业和工人“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很快,一场由人社局协调,法院提供专业支持的协调会召开。经过与涉案公司、工人代表、A包装公司三方反复沟通,一个创新的“租金直付”方案逐渐成型。
A包装公司同意将每月部分租金直接转入法院指定账户用于发放逾期工资,然后由法院依照某公司与各工人达成的和解协议分4期发放,这样既能确保工人及时拿到工资,又避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创新诉讼服务“一站式追‘薪’”
6月12日,调解签订现场。
“没想到在签调解协议的同时,法院的同志就帮我们把执行手续都办好了。”工人代表张师傅感慨道。
面对140余名工人的维权诉求,广宁法院创新“一站式”“追薪”服务模式。
考虑到某企业账户已因另案被冻结,工人工资权益需要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实现,叶永强便安排6名执行干警组成工作小组,带着办公设备和法律文书来到调解现场,为工人们提供“调解+执行”的无缝衔接服务。
干警们耐心指导每一名工人填写材料,现场审核、复印身份证件、整理证据材料,仅用一个上午就完成了140余人的执行立案准备工作,大大减少工人诉累。这种“调解执行同步走”的创新做法,既确保了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又避免了工人们来回奔波,真正实现了“一次办好”的司法服务承诺。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治理’,是广宁法院执行工作‘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化解’四早工作法的生动实践。以‘多问一句’的职业敏锐,创新‘租金直付’机制,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保住企业生产线,更护住工人的长久‘饭碗’,让司法为民的温暖看得见、摸得着。”广宁法院副院长廖镜雄这样说。
2025年以来,这套工作机制已显现显著成效:2025年以来执行完毕的涉薪案件344件,执结率为95%,执行到位金额168.66万元。